查看原文
其他

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18年第23期

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 2021-05-26



卷首语


校园文化:“文”容易,“化”可就难了

这里的“文”指的是文饰、装扮、包装之意,侧重外表的改变;“化”指的是内部的变化、内涵的变化、本质的变化。可以说,一个是显性文化,一个是隐性文化。

由于隐性文化看不见、抓不着,所以校园文化一般都抓显性文化,比方说,校训和校徽展示、文化长廊和建筑景观设计、主题活动和特色竞赛开展,等等。这些东西并非没有用,但仅抓这些方面是不够的,比方说,学校里老师的工作态度如何?师生关系如何?老师有没有研究的兴趣?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? 等等,更加重要。

校园文化建设最大的难点,是“文”而不“化”。比方说,现在的校园文化同质化现象很普遍,最明显的就是校训雷同。校训涉及办学理念和精神层面,如果连这些都雷同,还怎么谈学校的特色发展?那么,究竟如何才能使校园文化富有特色,真正成为学校的内在精神呢?

首先是“接地气”。校园文化最好是从学校的精神土壤上自然生长起来。要想接地气,学校领导就要“体察民情”,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,了解家长们的职业结构、文化水平,掌握教师的教育素养和心理状况,并且敏锐地发现师生中的文化幼苗,努力加以培植。

其次是“慢慢来”。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了解自我,具有自知之明;关键是学校领导真正熟悉本校情况,能够走进师生的内心。当然,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之前,最好拿出方案向师生征求意见,不要急于行动。经验告诉我们,校园文化建设是慢功,急于求成往往会失败。

最后是“坚持”。文化是积淀出来的,一哄而起、一哄而散的现象是文化的泡沫。所以,看准了的东西就要坚持,不摇摆,不跟风。当然,这有个前提:校长不能频繁更换。频繁更换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很不利,因为校园文化与校长的素质与个性有很大关系。校长换了,校园文化有可能就变了。

【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】

本刊特约评论员:王晓春

  卷首语  

P01 校园文化:“文”容易,“化”可就难了 ︱王晓春

 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    

P07 以人为本 做实教育—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(二)︱谭维智 俞建平 范新萍 李英渠

  观 察  

P13 跳脱世俗意义的成功并非坠落 ︱程 兵

P15 教师的惩罚权亟须理性治理 ︱刘次林

  学 术  

P17 论苏联集体主义教育与中国少先队组织建设 ︱崔露涵 夏鹏翔

P21 让教师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——家校共育的突破口 ︱胡白云

  话 题  文化育人  

学校是传递知识和真理的场所,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。文化不仅是学校自然散发出来的“味道”,也是学校借以育人的重要资源。为此,文化育人被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列为“德育六大实施途径”之一。相对于课程育人、活动育人这些显性的教育方式,文化育人方式比较隐性,它意在让学校的一砖一石、一草一木都发挥育人的功能。本期话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组稿,意在让读者对“文化育人”这一概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。

本期策划:赵 庭

P27 论文化育人的价值 ︱项红专

P31 中小学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 ︱冯永刚

P34 寻魂·聚魂·炼魂:新时代学校独特文化生成三部曲 ︱李育球

P37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确立四个意识 ︱钟 晓

P41 校园独特文化形成的“三法则” ——以广州沙湾教育实践为例︱唐恩莹

  讲 堂  

P44 诗礼之教:走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︱赵晓霞

  样 本  

P52 抓习惯养成 育时代新人——访福州市教育局局长唐希 ︱本刊编辑 赵 庭 张顺科

P55 让好习惯为幸福人生打好底色——福州市德育工作综述 ︱本刊编辑 赵 庭

P60 好习惯 好童年 好人生 ︱李舒冬 游 怡

P63 善激励 重情感 常体验 求自律——福州第三中学“十二字”德育工作实践 ︱陈 原

P65 构建幼儿特色课程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︱叶 钟

  第一线  

P67 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日常工作的结合 ︱沈勤学

P70 足球风波…… ︱杨广祥

P73 “危险是怎么发生的”教学实录 ︱桑玉琴

  争 鸣  

P77 学校与家礼之辨——学校真的应是家礼的教育和实践场所吗?︱张礼永

  资 讯  

P05 即时 ︱ P06 文摘 ︱ P06 语录 ︱ P80 征订单

2018年第23期
往期目录

☟点击图片查看


▼扫描二维码,订阅单期杂志


中国德育


【微信编辑:何 蕊】

推荐阅读

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18年第22期

开学|班主任应对班级文化建设有自己的追求——芮彭年: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考

观点∣抓德育要抓学科渗透?——田保华:学科德育是内生“溢出”,非外求“渗透”

荐读|李政涛: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,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

荐读∣陈鹤琴:怎样做父母

观点∣教师在校外的不道德行为,到底是不是师德问题——谢延龙:师之所存,德之所存

征稿 | 固定栏目征稿          非固定栏目征稿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订阅全年杂志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